服务热线:0551-63453338

行业热点

叶琳昌:我的建筑防水学术观

发布日期:2016-1-7     浏览次数:2302

 “整体防水,保护结构;综合治理,以防为主;刚柔相济,以柔适变”,是笔者多年来根据防水工程特点及运行规律,为我国今后建筑防水技术路线制定的总原则。只有通过三个层面相互衔接和“以防为主”的锁钥,阐释防水技术路径与方法,才能抓住防水工程的核心和灵魂,从而促进防水行业健康发展。

 

整体防水,保护结构

 

  “整体防水,保护结构”是基于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性材料,混凝土结构开裂(指小于0.2至0.3毫米的无害裂缝)是难以避免的,但水又是无孔不入的,“在任何情况下,各种状态的水都是造成房屋构件损坏的根本原因”这一事实而提出的,这是设防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提升防水功能价值,保护结构免受水的侵蚀,还可进一步延长房屋的使用年限。具体而言,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建筑与结构型式,在设计中科学配置防水工程各构造层次,整体防水,不留死角,使之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如何将防水层紧贴于结构表面,解决好防水材料与结构层之间“两张皮”问题,是施工技术的难点,也是确保防水工程质量的关键,需要我们的智慧和更多的实绩考证,希望通过不同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组合,进行技术攻关,积累更多的数据。

综合治理,以防为主

 

  “综合治理,以防为主”是说,根据建筑物的类别、规模、重要性以及所处环境,结合当地气候、地质、水文等条件,在设计与施工中都应遵循“多道防线、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措施才能取得成功。其中,“以防为主”是防水工程本身功能所赋予的,是防水技术的生命线,偏离了“防”字,就失去了根基。

 

刚柔相济,以柔适变

 

  “刚柔相济,以柔适变”是古今中外长期形成的防水之道,需要从构造防水与材料防水以及加强细部构造处理等多种措施统筹解决,而“以柔适变”是针对房屋建筑结构变形、温度变形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因素提出的,进一步指明在提高混凝土主体结构抗裂性的同时,柔性防水材料在抑制“变形”中的主体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以上技术路线的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凸显了“工程防水”的重要性,也是对建筑防水工程的科学定位。

从庄子《齐物论》谈建筑防水

 

  我们对照学习庄子《齐物论》中有关论点是很有意义的。《齐物论》中所说的“齐物”,并不是说万物都是整齐划一,它实际上是一种对待万物的态度。庄子认为,每个事物不论大小,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都是以己为此,以他者为彼,因此就有是非彼此的争论。但是这些争论都没有了解世界的真相,如果回到万物的本源处了解这个世界,我们便可发现,世界原本是相通的,是一,而不是分割或者分开的。 “是一”,这与现今我们从西方引进的系统工程思想所提倡的“系统目标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这一论断不谋而合。反观当今我国建筑防水工程的现状,以及工程发生渗漏后的相互推诿和指责的场景,真是一个莫大的讥讽。

  我们应该看到,庄子所说的“齐物”,并不是说万物之间的区别真的消失了,只是你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变化。需知,局限在万物之中,身为万物之一,是不能齐物的。要齐物,以物观物和以道观物显然是不同的。以物观物,则自贵而相贱,以道观物,物无贵贱,因此可以“齐”。立足于道,也就是从万物本源的角度分析,万物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切都是通的,一切都在造化中融合为一体,这就是《齐物论》最后提到的“物化”。

  笔者还认为,“物化”的概念也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这在研究防水工程设计、选材、施工和管理维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庄子《齐物论》中的观点,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坚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完全契合的,如何结合防水行业特点与现实情况,进一步细化与落实确有很多文章可做,关键是要在发展中提高质量和效益。

  我们须知,防水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技术创新是21世纪现代建筑建造方式变革的强大推动力。而建筑工程质量与建筑功能质量则是实现现代建筑使用价值的两个因子,它们之间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又交融在一起的。就防水工程而言,当前,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应以防治工程渗漏为导向,重点解决防水材料与结构基面的粘结问题,构筑全封闭迎水面的防水屏障,确保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在此基础上,应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为主轴,开展防水材料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这种“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知其大”(唐·欧阳修)的举措,可满足包括防水项目在内的建筑功能质量,进而延长建筑物与防水工程的使用寿命。这是实现现代建筑使用价值的必由之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总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仍然是一个建设大国。对于建筑防水技术的发展,我们既不应该依傍古人简单的“复兴传统”,也不能依傍国外而“全盘西化”,只能以“我”为主,以更积极的态度,根据现代化建筑结构变化的特点以及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并与绿色建筑要求相匹配的防水技术体系。笔者深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建筑防水技术擢入世界先进水平将为期不远。